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49 章節 別跟自己的孩子鬥氣

聖人無常心,以百姓心為心。
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,德善。
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,德信。
聖人在天下,歙歙焉,為天下渾其心。
百姓皆注其耳目,聖人皆孩之。

聖人的心不是一般的心,他沒有固定的刻板印象,他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。
某方面有天份的人,我善待他;沒有天份的人,我也善待他,這樣的德性就是「善德」。
有誠信的人,我對他有誠信;不講誠信的人,我對他也還是有誠信,這樣的德性就是「信德」。
聖人在天下時,雖然看起來很特別,卻會為了天下混合各方的心。百姓耳目關注聖人,聖人都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小孩。

「聖人無常心」的「常」,跟《老子》第1章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的「常」一樣,都要翻譯為「一般的」,不可翻譯成「聖人沒有固定的看法」,聖人又不鄉愿,也並非「人云亦云」、「見人說人話,見鬼說鬼話」的騎牆派,什麼叫「沒有固定的看法」?

老 子說聖人「為天下渾其心」的意思是:聖人並不「孤芳自賞」或「顧影自憐」,為了天下他能和大家一起攪和,甚至成為大家的開心果,請參考《老子》第15章用 「渙兮其若冰釋」及「混兮其若濁」來形容「古之善為士者」;這一點老子有時候自己都做不到,看看他在第20章「荒兮其未央哉」發的牢騷,說「眾人皆有以, 而我獨頑似鄙。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」。

「聖人皆孩之」才能「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」及「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」。為人父母都知道,自己的小孩再怎樣「不善」或「不信」,都是自己的孩子,所以別跟小孩鬥氣。

我 曾看過很多例子,當爸爸的上了火,指著孩子大罵:「你不聽話,就給我滾出去!有本事就別再進這個家門」,結果孩子真的甩門出去了,你猜最後誰最擔心,還得 到處打電話找孩子回家?還不是那個爸爸!更慘的是,孩子很快就看破父母的手腳,更甚者作勢「自殘」,父母就只能乖乖就範。

當我明明敎過孩子好幾次,但他考試還是粗心又錯時,我會告訴我自己:「絕對不可以生氣,也不可以用上對下的語氣跟他說話,每個小孩都有他的使命(這就是「生而不有」),就算他全錯,他仍然是我摯愛的孩子,我曽經幇他換過無數次尿布的孩子」,所以我不會沮喪孩子考不好。

我最在乎的是小孩要能感受到我對他們的愛,而且我也不必講出來或證明出來我幇孩子們做了多少事(他們都知道的),這就是「為而不恃」。

我只想讓他們把我當做是朋友,願意跟我講他們的心事,而不用擔心我會嘮叨他們或批評他們哪裡又做不好。孩子們終究會長大,父母不可以總是幇孩子做決定(這就是「長而不宰」)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