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50 章節 生命總是在挫折和磨難中茁壯

出生入死。
生之徒,十有三;
死之徒,十有三;
人之生,動之於死地,亦十有三。
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
蓋聞善攝生者,陸行不遇兕虎,入軍不被甲兵;兕無所投其角,虎無所用其爪,兵無所容其刃。
夫何故?以其無死地。

人生就是由出生到死亡的過程。
人出生後,十個人中有三個能安養天年,另外三個人自尋死路,還有三個活動於危險之地卻仍然可以生存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是因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。
聽說擅長養生的人,走在陸地上不會遇到犀牛老虎,當兵不必披盔甲;犀牛無法用角刺傷他,老虎無法用爪抓傷他,敵兵無法用刀砍傷他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是因為他早就適應「死地」的各項危險,就叫「無死地」,所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反而更加旺盛。

「人之生,動之於死地」常常翻譯錯誤。這句話其實有很積極的意義:我們應該離開「舒適區」(comfort zone),勇敢接受挑戰,反而會生存得更好,所以後面才會接「以其生生之厚」。

猶太裔奧地利心理治療大師法蘭克(Viktor Emil Frankl,1905–1997) 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後,被送進集中營,每天眼見猶太人輪流被送進毒氣室,不知何時會輪到自己。他發現,只有那些有強烈求生意志 、知道為何而活的人才能夠支撐下去。其他意志崩潰的人最後竟然麻木於死亡威脅,還安靜排隊進毒氣室!


「當人在苦難中發現意義的時候,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就不再是痛苦。」(In some way, suffering ceases to be suffering at the moment it finds a meaning.)他發展出一套全新的心理治療模式,名為意義心理治療法(Logotherapy) 。

成功學大師卡內基說:「苦難是人生最好的教育。」偉大的人格無法在平庸中養成,只有經歷熔煉和磨難,願望才會激發,視野才會開闊,靈魂才會昇華,人生才會走向成功。
生命,總是在挫折和磨難中茁壯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