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

38 章節 「禮」是亂源之首

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
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
上德無為而無以為;
下德無為而有以為。
上仁為之而無以為;
上義為之而有以為。
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則攘臂而扔之。
故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。
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
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
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
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

高等的德,以無德為德,所以有德。
低等的德,以不失德為德,所以無德。
這是因為
高等的德是「無以為」的「無為」。
低等的德是「有以為」的「無為」。表面上看是無為,卻是刻意的無為,所以很具體。
高等的仁是「無以為」的「有為」。
高等的義是「有以為」的「有為」。
高等的禮是:如果做了什麼事卻沒人回應,就氣得想打人。
所以人間就是喪失了道才講德,失了德才講仁,失了仁才講義,失了義才講禮。所以禮是忠誠信實的德性中最薄的,也是亂源之首。
能夠有前面這樣的認識,就看到道的花朶,也是回歸樸實之愚的開始。所以大丈夫處於敦厚,不居於涼薄;重於內在,而非外表。所以去除那個而取這個。

老子在本章毫不客氣批評了「禮」的概念,認為「禮」是「失道、失德、失仁、失義」之後最差的東西,比「仁義」都還差。因為「禮」定下很多規矩,不遵守就「攘臂而扔之」,老子認為很不好。



這個「攘臂而扔之」是什麼動作呢?我猜大概像柔道一樣的動作。整本《老子》只有本章和第69章「攘無臂,扔無敵」有提到這個動作,應該是類似修理或打人的懲罰動作。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ivsky.com/img/tupian/pic/201102/27/roudao-001.jpg

老子說了這麼重的話來批評「禮」,對於追求「克己復禮為仁」的儒家來說,幾乎是「儒道決裂聲明」,這是我認為「儒」和「道」根本就是兩個對立學說、不能互相引用的原因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