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

39 章節 「人」妄想成為「道」的後果:「天裂、地廢、神歇、谷竭、萬物滅、侯王蹶」

昔之得一者:
天得一以清;
地得一以寧;
神得一以靈;
谷得一以盈;
萬物得一以生;
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。
其致之也:
天無以清,將恐裂;
地無以寧,將恐廢;
神無以靈,將恐歇;
谷無以盈,將恐竭;
萬物無以生,將恐滅;
侯王無以正,將恐蹶。
故貴以賤為本,高以下為基。
是以侯王自稱孤、寡、不穀。此非以賤為本邪?非乎?故至譽無譽。
是故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

古時候「與道抱一」的時候,天很清澈,地很安寧,神有靈動,谷有豐收,萬物有生生不息,侯王可以正派治天下。
不過,要是我們自己想成為「道」(其致之也),那反而會:天不但不能因此清澈,最後恐怕還會分裂!地不但不能因此安寧,最後恐怕還會荒廢!神不但不能因此靈動,最後恐怕還會歇息!谷不但不能因此豐收,最後恐怕還會枯竭!萬物不但不能因此生生不息,最後恐怕還會滅絕!侯王不但不能因此以正派治理天下,最後恐怕還會摔個狗吃屎!
所以「尊貴」要以「卑賤」為基本,才「尊貴」;「高」要以「低」為基礎,才能「高」。
所以侯王都自稱「孤」、「寡」、「不穀」,難道這不是提醒自己要「以賤為本」嗎(老子在第42章還會解釋)?不是這樣嗎?所以最高的讚譽就是沒有讚譽,所以不要追求成為「水色飽滿」的美玉或是「閃閃發亮」的寶石。

上一章批評「禮」之後,老子在本章接著強調「道」可以「得」、可以「為」,但不能「致」,一旦「致之」,老子預言會產生可怕的後果:天、地、神、谷、萬物、侯王全部翻臉,這和老子「道無為而無以為」、「上德無為而無以為;下德無為而有以為。」中的「無為」都是一致的。我們看看現在地球的環保議題,以及極端恐怖主義,只能感嘆老子真是先知。

我們來好好研究「致」這個字。除本章外,《老子》也在下列章節用「致」:
「專氣致柔」(第10章)
「此三者不可致詰」(第14章)
「致虛極」(第16章)
上述章節用到「致」這個字,都是「導致、成為」的意思。老子一向反對「人」妄想成為「道」,所以在本章強調「致道」的嚴重後果:
天裂、地廢、神歇、谷竭、萬物滅、侯王蹶,果然一一應驗。


北極臭氧層在1984與1997年的比較,老子的「天無以清,將恐裂」預言成真。(圖片來源:http://blog.sina.com.tw/myimages/125/2685/images/ox.jpg

老子鼓勵我們,雖然「道」不可「致」,但可以「為道」、可以「有道」、可以「抱一」,所以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是否基礎紮實?他才會在後段講「貴以賤為本,高以下為基」,想成為「高貴」,就要以「下賤」為基本,如此翻譯上下文義才邏輯一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