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

19 章節 人就是人,不要想成為聖人

絕聖棄智,民利百倍;
絕仁棄義,民復孝慈;
絕巧棄利,盜賊無有。
此三者以為文,不足。
故令有所屬: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,絕學無憂。

統治者不要想當聖人,要放棄追求聰明(《老子》65章曾說「以智治國,國之賊」),這樣百姓的好處可增加百倍;棄絕仁義,百姓可以回復孝慈;棄絕巧利,盜賊就會消失。但光是從文字去解釋「聖智、仁義、巧利」還不夠,統治者下的命令要基於:行政命令愈簡單愈好、不可任意妄為、不要「學憂」。

「學憂」要特別說明一下。跟哭笑不一樣,憂慮是學習而來的。哭笑是人類的本能,我們聽過小嬰兒哭笑,但沒聽過小嬰兒憂慮。我們之所以憂慮,大半的原因是我們長大之後,面對愈來愈複雜的生活難題,又要壓抑本能的情感表現,於是產生憂慮。

老子勸統治者的行政命令不可以𣏌人憂天,沒事找事做。我們之所以「憂」,是因為不守正道,又壓抑情感。事實上,「道」早就安排好所有的事情,何況「道」是「不爭而善勝,不言而善應,不召而自來,繟然而善謀」(第73章),那麼厲害的「道」,我們只要把所有的事情交給他就好了,有什麼好「憂」的呢?

請注意,老子說「少私寡欲」,而不是「絕私棄欲」!他沒有要我們丟棄私欲,人就是人,不要想成為聖人,聖人是「道」的化身,是我們的行為模範,但人不是聖人。尤其是統治者一定把自己當聖人,大搞噁心的造神運動,這樣才能理解老子說「絕聖棄智」的意思。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