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

20 章節 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

唯之與阿,相去幾何?
美之與惡,相去若何?
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。
荒兮,其未央哉!
衆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臺;
我獨泊兮,其未兆;沌沌兮,如嬰兒之未孩;儽儽兮,若無所歸。
衆人皆有餘,而我獨若遺,我愚人之心也哉!
俗人昭昭,我獨昏昏。
俗人察察,我獨悶悶。
衆人皆有以,而我獨頑且鄙。
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。

「答應承諾」與「阿諛奉承」相差多少?
「美」與「醜」相差多少?
當然相差很大!這個世界還是有一定的價值判斷標準。
所以人所害怕的東西,我們也不能不害怕(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)。
荒唐啊!真是沒完沒了!
當大家開開心心好像參加派對時,我就像獨自乘船而出尋找預兆的人;傻傻地像還沒長大的嬰兒;疲憊地像到處找不到歸屬。
大家都會為自己留餘地,只有我獨自一人像被遺棄,我真是個笨蛋啊!
一般世俗的人都很精於計算利害關係,只有我自已一個人呆呆笨笨。
一般世俗的人都用他的家庭背景來評量人的出身,只有我一個人既頑固又粗鄙,只有我跟別不一樣,因為我只看重誰是給我養分的奶媽。

「阿」是「阿諛奉承」的意思。漢儒轅固生就罵過漢武帝的丞相公孫弘說:「公孫子,務正學以言,無曲學以阿世」(《史記·儒林列傳》)

老子在本章大發牢騷。前一章剛剛談到老子勸人「絕聖棄智」、不要想成為聖人;這一章講如果想成為像他一樣的「為道者」(還不是聖人喔!),就要忍受跟別人不一樣,但是又不能太清高,因為大家對於「唯阿」與「美醜」都還是有一般判斷標準,所以「別人害怕的,我也要害怕」(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),不可以自以為「有道」就不怕。

因此,老子做為一個「為道者」,不免發了牢騷,大呼:「荒唐!真是沒完沒了」(荒兮,其未央哉!)。「荒」不是「荒涼」,而是「荒唐、荒誕」,《詩經》常用,例如:

「好樂無荒,良士瞿瞿」《詩經·唐風·蟋蟀》
「顛覆厥德,荒湛於酒」《詩經·大雅·抑》

本章最後一句話「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」要說明一下。「食母」從字面上看意思是要「吃掉媽媽」;然而,老子似乎有更深的意義,必須詳加分析。除了本章以外,《老子》用「母」如下:
「有名萬物之母」(第1章)
「周行而不殆,可以為天下母」(第25章)
「天下有始,以為天下母」(第52章)
「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」(第59章)
可見如同「玄牝」一樣,老子用「母」來象徵「創造、產生、發生」的「道」。所以把「食母」解釋成「吸收創造之道的養分」似乎也是可以,只是很抝口。

其實,簡單一點來看,古代文獻的確有「食母」的用法。在《禮記·內則》第12章「大夫之子有食母,士之妻自養其子」就有用到「食母」,意思是「奶媽」。我認為老子的「食母」很可能就是指「提供養分的奶媽」。所以「衆人皆有以,而我獨頑且鄙。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」這句話我翻譯成「一般世俗的人都用他的家庭背景來評量人的出身,只有我一個人既頑固又粗鄙,只有我跟別不一樣,因為我只看重誰是給我養分的奶媽。」

換言之,老子並不看人的家世血緣背景,他重視的是這個人的敎養來源。以「仁義禮智」做為「食母」似乎不是老子那道菜;以「道」為「食母」才是正途。

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