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

21 章節 從萬物的「名」,可以觀察「道」

孔德之容,惟道是從。
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
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
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
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;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
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以閱衆甫。
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?以此。

「德」的樣子只跟從「道」。抽象的「道」對於具體的「物」來說,就只是恍恍惚惚的東西,但恍惚之中可以看見道的形象,甚至有物的形體。剛剛開始的時候,那個恍恍惚惚的東西之中,我們可以看到道的「精」,這個「精」很真實,真實當中又有誠信。

從古至今,萬物的名如果沒有消失的話,我們根據名就可以觀察萬物的開端。我就是這樣了解萬物開始的情況。這個「甫」是「開端」的意思。

本章基本解讀問題不大,就是在說明道的樣貌,還可以藉由萬物的「名」來觀察萬物的起始,請復習第1章的「無名天地之始,有名萬物之母」。老子的確提出一個方法讓我們觀察「道」,請參考第16章「致虛極,守靜篤。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」,可見讓我們的心「靜」是「觀復」很重要的方法。

第16章敎我們要「致虛極,守靜篤」,然後配合本章來看,原來「致虛極,守靜篤」之後,我們會在恍惚之中看到道有「象」、有「物」、有「精」、有「信」,老子自己都說「天下皆謂我道大,似不肖」(《老子》第67章)。如果一定要說老子學說有任何「玄秘」之處,我認為就在這個地方:當老子試圖描述「道」的時候,因為道實在很抽象,只好採用許多比喻,最常用「水」、「谷」、「母子」。

在《老子》第52章「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」中,老子用「兒子像媽媽」的比喻來說明「道」雖然恍惚,但「道」生萬物之後,我們可藉由觀察萬物的名返回觀察「道」。我們看到兒子相貌,就可以猜到媽媽長什麼樣。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