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

8 章節 「處眾人之所惡」的領導理論

上善若水。
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
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

最好的「善」就好像「水」,因為水對萬物都有好處而且不爭,處在大家都討厭的地方,所以跟「道」很接近。
居住的地方、思考的深度、人際關係的送往迎來、溝通的真誠、政治上的管理、工作上的能力、時機的選擇都以幇助別人為主。因為都是幫助人不跟別人爭搶,所以就不會有過錯。

《老子》共有18章提到「善」,有「擅長、有天份」和「好」兩種意思,要從上下文判斷它是哪一個,本章是「擅長」的意思。當「善」與「惡、妖」相對使用時,「善」是「好」的意思;而「善」與「不善」相對使用時,「善」是「擅長、有天份」的意思。

基本上,老子在本章藉由水的特性說明何謂「善利萬物」及「處眾人之所惡」?所以「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」這七組詞句所用的「善」,是「善利萬物」的「善」,要翻譯為「住在可以善利萬物的地方」,而不是「住在好地方」的意思。如果翻譯成「住在好地方」,老子豈不是鼓勵大家住豪宅?那為何前一句又讚美「處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」?這說不通啊。


水可以「處眾人之所惡」,犧牲自己的清澈透明,承受眾人排放的髒汚。老子說這樣做就是「故幾於道」。

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」也是老子領導理論很重要的基礎;他在78章說:「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主;受國不祥,是謂天下王」,都一致說明老子認為:想當領導人,就要先做僕人,要有能力承受大家的「垢」和「不祥」,不能只想被前呼後擁、享受權力的快感。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